按照惠州市的规划,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已瞄准了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据统计,2017年,惠州的GDP为38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565.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为3756亿元,要达到万亿还是有不小的距离。
笔者认为,惠州应立足现有的产业和科研基础,在这两大产业集群之中挖掘更多有望实现较快发展的细分领域,将其打造成新的高端增长极,从而支撑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实现。
两大产业下应发掘更多细分领域
从宏观上来看,惠州的经济体量做到3830亿元,两大支柱产业的贡献过半。也就是说,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产业作为支撑点,撑起了惠州经济的半边天。
具体到企业和项目来说,惠州有TCL、三星电子这样的龙头企业,也有中海油炼化这样的巨无霸项目。还有一批正在发力阶段的项目,如总投资129亿元的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信利AMOLED、旭硝子等。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已为过去的经验所验证。
但具体到细分领域,每个领域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都有其发展空间和上限。以惠州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板块所在的仲恺高新区为例,自2010年体制机制改革以来,该区逐渐形成了以平板显示、LED、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4+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2016年,这些产业完成产值2252亿元,占该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3%。当年,该区判断,这一产业体系基础已比较雄厚,难以继续保持此前的高速发展势头。因此,谋划了新“4+1”产业体系作为该区今后的主攻方向,即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与物联网。
对惠州市而言,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开辟新的增长极,才有可能带动实现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靠“零敲碎打”成不了规模,难以实现大发展。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仲恺高新区的北斗产业去年已实现103.4亿元的产值。目前,惠州的车载导航终端产量居全国首位,可以作为北斗产业发展的依托,仲恺高新区围绕北斗打造了一批高端的研发平台,引进了一批先进项目。因此,该区有关负责人认为,惠州的北斗产业今后有望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
在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惠州的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但产业链不够长、价值链不够高端。因此提出,要在做大做强上游产业的同时,做长做精中下游的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以支撑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朝万亿级迈进。
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惠州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已经拓展了一些新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如清洁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同时,惠州在物联网、北斗、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细分领域也有较好的基础,可以作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来打造。
须注意的是,惠州毕竟总体上经济体量不算太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切忌漫天撒网平均用力,而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以上这些领域,以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突破,形成产业优势。
比如,近年来围绕两大支柱产业和新支柱产业,惠州布局了15个新型研发机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惠州研发能力不足的短板,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新动工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项目,可以推动物理、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它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项目构成了两大科学装置,有望吸引约1500名科研人员前来做研究,这将大大提高惠州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这些集中力量打造的平台非常有针对性,为产业发展夯实了技术储备,目前已经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接下来应进一步利用好这些研发平台,发挥它们的优势,使之与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密切结合。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推动这些细分领域形成各自的产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协同创新,形成集聚发展的势头打造产业集群。届时,惠州有望形成多个新增长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真正实现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广东招商动态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