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又将有一个城市的街头闪现深圳元素——“BYD”标志。美国当地时间7月27日,比亚迪收获洛杉矶一笔4496万美元的大单,将为洛杉矶提供60辆纯电动大巴,帮助该地区实现到2030年公交大巴全部电动化的目标。
在广州、深圳两大城市之间,越来越多像比亚迪这样的创新企业正在快速崛起,走向世界产业舞台。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完善区域协调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在这条超过一百公里长的创新走廊上,分布着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潜力巨大的“瞪羚企业”。8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扎根于此,腾讯、网易、华为、中兴、大疆、OPPO、vivo、易事特、大疆创新、UC、酷狗等全球知名企业在此茁壮成长。这些明星企业如同一颗颗珍珠,串成了一条创新“项链”。
这条可以媲美美国“128公路”的创新通道,正在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的“创新辐射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布局建设,一条从研发、转化、制造于一体的创新通路正在快速打通,更多的新技术、新思维在广深创新走廊迅速跨界融合,形成“血脉”贯通的超级产业群,酝酿出超级产业。
快速起跳“瞪羚企业”奔向世界舞台
在位于广州开发区的亿航智能总部,门口摆放着一架体形硕大、外形科幻的无人机,不时有访客过来试坐、拍照。这便是名声在外的“亿航184”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样机。
上周,亿航从广州“起飞”,带着184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空降全球最火的航空嘉年华——2017年EAA飞来者大会。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透露,“亿航184”载客无人机受到阿拉伯国家的喜爱,很快它将前往迪拜,助力这座中东城市成为全球首个允许载客的无人机运营的城市。
这仅仅是广深科技走廊上又一家“瞪羚企业”快速起跳,奔向世界创新赛场的缩影。
广深科创走廊这一轴线,串起的不仅仅是广州、深圳两座创新高峰,其它城市的企业也借力聚集在科创走廊上的创新资源,纷纷“冒尖”。
上个月,来自东莞的智能手机OPPO推出了新款手机,不到两周销量就突破150万部,成为当月线下市场单品销量第一的“爆款”。就在年初,OPPO创造了国内手机新“神话”,单品月销量突破300万部,打破了iPhone在国内的销量保持纪录。
OPPO公司副总裁朱高领说,4000多人的研发团队瞄准的是年轻用户群,比如屏幕的边框,越窄就越具美感。“边框缩小0.5毫米,换来的却是数千万用户的认可”。
按照规划,广深科创走廊要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支撑的底气正是来自于这些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瞪羚”高新技术企业。
一个地区的“瞪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去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增至近2万家,跃居全国第一位。
“从科技、高科技,到硬科技、黑科技,一个创新金字塔排列图正在广深科创走廊上形成。”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廖兵说。
产业共振创新要素双城流动
走在被誉为“基因界的腾讯”的华大基因总部,仿佛漫步大学校园,往来忙碌的多数都是年轻人。在华大基因的办公楼中,“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产业是硬任务”、“以科学的精神做产业,以产业的方式做科学”等标语常见。在深圳扎根18年的企业,华大基因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
“世界上能造航母的国家有很多,能独立造基因测序仪的只有中美两个国家的三家公司,我们很自豪是这三家公司之一。”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说。去年年底,华大基因旗下的BGISEQ—50小型台式基因测序仪通过生产许可。这样一款让华大基因的CEO自豪无比的机器背后,是广州和深圳这两座城市在产业方面的共振。
今年3月,富士康与华大基因在广州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这个仪器就让富士康在广州生产,有了这个基因测序仪,将来人人都可以很轻松地知道自己的基因,这个市场规模不会小于手机。”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表示。
华大基因还宣布将和富士康共同在广州增城打造“富士康科技小镇”。在汪建和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共同的描述中,这里未来不仅仅是IT基地,也是健康基地、科技基地。
“我们和华大基因合作在增城建设‘百岁新城’,所以这里是健康、快乐的小镇。”郭台铭说。未来,华大基因将发挥8K的优势,在微创精准医疗领域与富士康展开合作。
在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广深科创走廊上的创新“接力跑”正在发生。研发、设计“大脑”在深圳,生产、制造“躯干”在东莞,这正在成为一大批珠三角手机厂商生产的新模式。